高二年级部
躬耕于南野,吾辈无忘旧时路;实践出真知,俊才谱写新篇章
作者:2023级年级部 浏览:141 发布时间:2025/5/1 16:11:34躬耕于南野,吾辈无忘旧时路;实践出真知,俊才谱写新篇章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学农活动暨实践研究汇报圆满结束
最美人间四月天,明媚的春光下,为期三天的学农活动步入尾声。毛泽东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三天中,同学们走进农村,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用双脚丈量土地的同时,走访农户倾听民声,以青春视角观察农村发展新貌。今天是学农的最后一天,同学们共聚一堂,交流实践心得,分享研究成果,将泥土中的思考与所学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转化为推动发展的青年智慧。
高二9班的陶艺文小组在以学科融合为主题,报告了三天学农中涉及到的的生物知识、信息应用和政治知识,以实际的例子,加深了我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结语中他说“每位学生都获得了扎根大地的力量,每位学子都收获了仰望星空的支点。”他的报告提醒我们,知识从实践中得出,是世界运作的机理,在改造生活中焕发生机。
高二13班的张诚小组以《科技赋能,稻美共生——葛村农业生产情况调查报告》为题,分享了他们在葛村调研期间的所见所感。他们通过实地走访、数据采集与对比分析,生动呈现了葛村稻米产业从传统耕作到科技赋能的转型之路。张诚总结道:“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纽带。唯有以生态为基、科技为翼,才能让农业真正‘绿’起来、‘美’起来。”他的汇报逻辑清晰、案例鲜活,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高二15班的王韵棋小组以这几天的学农经历为基础,强调了实践对于学农及成长历程的重要性。他们用诗意的笔墨,从亲身经历出发,进而深入调查研究,最后上升到由农业生发的文化继承和青年担当的感悟。王韵棋总结道:“通过实践,青年将知识转化为改变乡村的力量,在振兴中实现个人价值。唯有扎根泥土、直面挑战,才能孕育出可持续的成长动能,让青春在田野上结出丰硕果实。”将与土地的故事娓娓道来。
高二16班的曾名谦小组以电子产品的普及对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为主题,剖析其两面的作用:智能农业产品、电商扶贫等技术的使用使农户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存在老年人使用困难,虚假信息传播扰乱农村生活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基建政策引导,科普宣传等的解决办法。他们用最真实的感受,找到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经过评委们的决定,最终高二1班、高二14班、高二16班获得特等奖,高二3班、高二6班、高二7班、高二9班、高二15班获得一等奖,高二2班、高二4班、高二5班、高二8班、高二10班、高二11班、高二12班、高二13班获得二等奖。
特等奖获奖班级
一等奖获奖班级
二等奖获奖班级
在研究性学习报告汇报结束后,在多方评选下,各班评出了优秀学员:
三天,对于相识太匆匆。离别之际,大巴车外,教官们列队而立,以最庄重的军礼相送。军礼本应对向国旗与战友,此刻却转向了我们——这群承载着未来的青年。他们以最刚毅的姿态,传递着最温情的期许。在这庄严的军礼中,我们深深感念这短暂却珍贵的七十二小时相伴。
磨豆腐的汗滴、采茶时指尖的清香、草鞋编织的交错经纬,田野间斑驳的阳光与绿意,采访农户时交汇的眼睛,看见的感受的探寻到的种种形成了我们的汇报,这次知识由我们表达,被我们利用,它们是从我们头脑中长出的生活的结晶,是我们在土地中种下的自己的脚印。我们共同期待,未来,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青春智慧,能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