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探寻记忆,传承六朝风韵——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二2六朝博物馆研学实践
作者:xsc 浏览:279 发布时间:2025/4/2 8:13:20探寻记忆,传承六朝风韵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二2六朝博物馆研学实践
2025年3月8日,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二二班的学生们在春日的暖阳中踏入了六朝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踏入这里,仿佛穿越时空,于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之中,触摸到了南京这座古都的脉搏。
六朝博物馆以独特的贝式建筑风格和精妙的布局、陈设生动的诠释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学生们刚踏入博物馆,就被其整体设计所吸引。建筑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古朴的轮廓,玻璃幕墙和木质结构相互交织,既有现代建筑的通透感,又蕴含着传统建筑的韵味。如一位跨越时空的智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走进博物馆内部,学生们首先来到了叙厅,巨大的玻璃幕墙将自然光线引入,明亮而开阔,将属于现代的阳光映射在历史的长廊之上。抬眼望去,天花板上悬挂着的六朝时期的文物复制品,仿佛在空中飘动,引领着学生们进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稍远处,是中国特有的斗拱结构,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包容圆融的特性。四周的墙壁上,以现代多媒体技术呈现的六朝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东吴的崛起,东晋的风流到南朝的繁华,陈朝的落幕,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而又特别的时代,感受这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在负一楼的展厅中,首先映入学生们眼帘的是头顶玻璃与钢筋结合形成的类似天窗的结构。这一设计将千年后的阳光照在千年前的文物上。讲解员解释道,这一设计理念使人心头为之一振。费兰特那句“现象是历史的新呈现”,好像得到了具象化的诠释。从当时人们遗留下来的建筑用品和生活用品,我们得以窥见千年前同我们一样鲜活的人们是如何度过寻常的一生。
在二楼的展厅中,整体布局以古时女子的梳妆盒为原型,象征着每一部分都有奇珍异宝。在这里,我们更多感受到了那时人们的喜怒哀乐与精神追求,从不断精湛的陶瓷制造技术中,我们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的匠人精神;从风格各异的书法中,我们感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与审美情趣;从慈眉善目的佛俑中,我们感受到了动荡时代里凡人对安稳的渴求;而从士族的碑文中,除了感受到门阀士族在当时的权力之巨大,我们也感受到了衣冠南度后,异乡人对故土的眷恋,这份故土情结属于他,属于他们,属于动荡岁月里的万千鲜活的灵魂,也属于千年后站在此处的我们。而整个展厅采用竹林做隔断,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竹林七贤的潇洒不羁,嵇康的长笑仿佛仍在耳畔回响。
学生们看到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那些文物被精心陈列在展柜中透明的玻璃,柔和的阳光,既保护了文物,又让观众能清晰的欣赏到他们的细节,从精美的青瓷器到古朴的陶俑,从华丽的晶莹士气到质朴的时刻,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六朝时期独特的文化内涵。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仔细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制作工艺和历史价值。这些古老的物件与现代的展示方式相结合,让历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变得鲜活,变得生动。
在二楼展厅的出口处的文创店,更是将六朝文化与现代产品进行了有机结合。瓦当的毛绒玩具,精灵锦的流沙票根都别具特色,端一杯映着兰亭集序的奶茶,在落地窗前坐下,阳光洒在街边的古建筑上,墙壁是斑驳的古铜色,有着被时间小火慢慢炖出来的气息,推着自行车的行人与千年前路过此处的人,似乎并无二致。
历史和现代,似乎从不是泾渭分明的。时间也许从来都是静止的,旋转的只有我们这些从黑暗中来到黑暗中去的人,历史从未远去,它甚至从未过去。
今天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历史与现代的握手,一位学生在参观结束后感慨道:“六朝博物馆不仅让我了解了南京的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种融合让我们明白,历史并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在现代的生活中仍然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与班会总结,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二2班的学生们在六朝博物馆的历史与现代交融之中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感悟。大思政课是将学校所学与社会实践所感融合的最佳方案。它立足于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在结合所学知识与经验感受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深度与广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次难忘的经历将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继续探索历史奥秘,传承文化精神,培养文化自信,让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在他们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他们为时代,为民族,为国家承担起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血脉的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