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探寻百年军工记忆,传承红色精神血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11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研学实践(金陵兵工展览馆)

作者:xsc     浏览:706     发布时间:2025/3/19 10:06:15

   探寻百年军工记忆,传承红色精神血脉

——“记忆与传承”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

  晨光1865文化创意园—金陵兵工展览馆专题展览参观纪实

班级:高一(11)班        指导教师:冯亮

组长:纪天睿              参与同学:高一(11)班全体同学

b35d0532916b851c7cdcd16fb1d0abc7(20250311-192645).jpg

活动时间202539

学实践单位:晨光1865文化创意园金陵兵工展览馆专题展览

活动背景

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其前身可追溯至1865年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建立的金陵制造局,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诞生于晚清洋务运动的滚滚浪潮,成长于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百余年来,金陵兵工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军工发源地之一,见证和参与了诸多历史大事件。南京晨光1865具有深厚的军工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军工文化的摇篮,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次学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专家细致讲解,引领高中生深入体会军工精神,培育家国情怀,提升国防意识。

IMG_6588(20250315-171126)

活动纪实

活动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导开始,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专家宋建中老师带领大家穿梭于古朴的厂房与现代化的展览空间之间,生动讲解了从18652025,从金陵制造局到晨光集团,近代中国民族军工的崛起以及新中国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军工文化的沉淀。

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名字来源于清代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创立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这个地方是历史的见证者,1928年更名为金陵兵工厂,1957年又更名为晨光机器厂。如今,这里依然保留着7处制造局厂房和20余处兵工厂厂房,是清末和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工业建筑的珍贵遗产。漫步在绿树成荫的街区中,百年前的建筑和老厂房依然清晰可见,历史的痕迹和标语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怀旧感十足。

不管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机器厂房,还是民国时期的兵工专门学校,亦或是新中国成立后307老厂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标语,都在诉说着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民族,希望通过学习先进、革新技术,最终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

从宋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曾经的金陵机器局,扛起建设祖国的大旗,不断崛起,变身为中国航天科工晨光集团,从枪炮制造到航天制造,从以军为本到军民结合,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展示磅礴力量。

2003年,晨光机器厂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机贡献了一份力量。在转型成为航天产品研制生产后,便主要承担起了国家重点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曾为战略导弹“东风”一号、二号,以及海防导弹和防空导弹等多个型号的产品,研制并生产了地面加注设备。此外,晨光机器厂还为中国首个全固体运载火箭“开拓者一号”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关键支持。

     

活动过程中,我们认真聆听宋老师的精彩讲解,积极讨论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军工精神,我们应培养创新思维,勇于探索新领域。兵工精神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激励当代青年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动力。


活动延续:

回到学校,我们又开展了一次大思政课,用以总结和分享本次活动。同学们分享军工小故事,讨论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军工精神,感悟此次活动带给自己的切身体验,使自己的目标更明确,立志为祖国的国防军工航天事业做贡献。

    IMG_6602(20250318-120717)

活动感悟

我们通过参加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将爱国情怀融入到日常生活。面对当前的学业,我们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兵工精神融入生活,结合时代需求,将兵工精神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立志通过科技创新为国家贡献力量,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好的时代迎来了最好的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理应有我们青年一代的身影。以德修身,让人格之花染香追梦之旅;以义明志,让高远之歌在民族复兴的行进中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