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铭记渡江壮烈史,青春逐梦续华章——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1红色教育暨环保实践活动

作者:xsc     浏览:885     发布时间:2025/3/14 17:00:58

铭记渡江壮烈史,青春逐梦续华章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1红色教育暨环保实践活动

2025年3月9日,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1)班全体师生赴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开展“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历史回溯+环保实践+思政研讨”三维联动,将革命精神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为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注入精神动能。

C:\Users\wsw\Desktop\20250300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20250300活动\2401\高一1班渡江纪念馆活动照片\18.jpg

一、历史寻根:在文物中触摸渡江精神

在纪念馆广场,国家一级文物“京电号”小火轮以其斑驳的船身引发学生惊叹。讲解员介绍,这艘仅载重100吨的钢制蒸汽船,在1949年4月23日连续往返长江16次,运送邓小平、陈毅等领导人及1400余名解放军战士。

董欣然同学凝视船体弹痕感慨:“锈迹里藏着千钧一发的历史,木纹中刻着向死而生的勇气。真正的胜利,是让每一粒星火都能在黎明中微笑。”刘思睿同学在心得中写道:“这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这种精神,穿越时空,直击心灵。”

“决战千里·百万雄师过大江”展厅内,动态投影与立体音效再现了渡江战役的惊心动魄。当立体沙盘上亮起30万渔民捐献的2.5万艘船只光点时,“人民用小木船托起解放大业,今日我们更需用团结守护山河。”董馨同学感慨道。

二、环保实践:以行动致敬先烈

参观结束后,在“千帆竞渡”群雕前,全体同学宣读誓言:“以渡江精神铸魂,以生态文明立行!” 生物课代表现场宣导《长江垃圾图谱》,通过分析污染物种类,推导出60%垃圾源于游客随意丢弃,呼吁“从源头减少生态伤害”

C:\Users\wsw\Desktop\20250300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20250300活动\2401\高一1班渡江纪念馆活动照片\12.jpg

随后,56名学生分成4个环保小组,在长江滨江绿道开展“守护母亲河”垃圾清理活动。同学们使用可降解垃圾袋与分类钳,沿数公里长江岸线清理塑料瓶、烟蒂、纸皮等废弃物。

C:\Users\wsw\Desktop\20250300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20250300活动\2401\高一1班渡江纪念馆活动照片\8.jpgC:\Users\wsw\Desktop\20250300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20250300活动\2401\高一1班渡江纪念馆活动照片\9.jpg

王英锐同学的心得里书写着他的感悟:“起初,我有些不解,为何要组织做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当我弯下腰,仔细清理着每一片纸屑,每一个烟头时,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碎片。这一刻,这个活动的意义我懂了。七十五年前,无数革命先烈冒着枪林弹雨,横渡长江,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和平,而今天,我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起守护这一份美好岁月。”

三、思政升华:从历史到现实的认知跃迁

3月10日,班级召开“渡江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使命”主题思政课。班主任翟媛媛老师以历史、环境、实践三个维度引入:比渡江战役“军民同心”与环保实践“全民参与”,解读“人民主体性”的传承逻辑;通过同学的调研视频,揭示长江南京段年均20万吨垃圾入江的生态危机;通过回顾本次研学实践活动,提出“守护长江美,环保我先行”的倡议。

接着,同学们通过三峡库区清漂队事迹,围绕“渡江精神如何指引生态治理”展开讨论。认为要将“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渡江精神传承下来,首先要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行为习惯中,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越是平凡坚守,才越见英雄本色”!


思政课的尾声,班主任翟老师总结道: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实物、影像与互动结合,将历史课本文字转化为鲜活的素材。希望同学们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将”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渡江精神融入学业与人生,在攻克知识难点中践行奋斗意志;在人生抉择中赓续红色基因,从革命诗篇里汲取信念滋养,于生态保护实践中彰显责任担当。这种知行合一的传承,正是新时代青年对”坚定信念、革命到底”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四、青春誓言:从感动到行动的情感升华

当00后学子在江风中捡拾起历史的碎片,当思政课堂回荡着生态文明的强音,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昭示着:铭记“打过长江去”的豪迈,更需践行“守护长江美”的担当。孙柏轩同学在心得中写道:百万雄师背后是千万民众的支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团结奋进,铭记历史,让每一位为祖国奋战的英雄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