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薪火渡江路·青春接力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3班“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作者:xsc     浏览:2397     发布时间:2025/3/13 8:24:40

薪火渡江路·青春接力人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3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引言: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传承不灭的革命精神

 合影04.jpg

202538日,金陵古城春寒料峭,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内却涌动着青春的热潮。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高一3班全体学生走进渡江胜利纪念馆,以记忆与传承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专家授课、互动体验与红色文化宣讲,同学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感悟革命精神,在时代的召唤中坚定青春使命。

寻迹寻访历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下午1330分,身着整齐校服的学生们在纪念馆胜利广场集合,跟随讲解员步入展厅。渡江战役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战略部署的智慧到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壮举,从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到军民一心的鱼水情深,学生们认真聆听、频频提问,在一件件文物与影像资料前驻足沉思。原来小木船打赢军的奇迹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奉献。 王嫣然同学在参观后感慨道。







传承笔墨寄深情,诗歌颂英魂

在纪念馆活动教室,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活动走向高潮。老将军得知活动后,连夜挥毫创作渡江英魂励后辈,青春热血续华章 书法作品在活动现场朱子瑜同学徐徐展,遒劲的笔锋传递着革命前辈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这不仅是一幅墨宝,更是一封写给青春的鸡毛信主持人徐艺珊的解说引发全场掌声。

03.JPG

随后,6名学生代表以诗抒怀,朗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渡江战役颂》。铿锵的诵读声与豪迈的诗句交织,仿佛将现场带回钟山风雨起苍黄的峥嵘岁月。朗诵者苏昶铭表示:通过诗歌,我们仿佛看到了先烈们在战火中冲锋的身影,这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07.JPG


铸魂:思政课入心,纪录片铸魂

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何鑫老师受邀现场给学生们义务讲解何老师带来的《真理溯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种与时代燎原》将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他以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为引,通过三篇章,将渡江战役与新时代青年责任巧妙勾连。何老师的精彩讲授让大家受益匪浅,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代表许楠欣献花时激动表示:这堂课让我读懂,奋斗才是青春最酷的船票






课后,全体生共同观看纪录片《人民的选择》,透过黑白影像触摸历史的温度,许多同学眼含热泪,如果穿越回1949,我会是那个扛弹药箱的学生,还是写战地日记的记者?观影后的自由讨论中,郭宇涵、周智睿等学生争相抛出青春之问在交流环节中刘博冉同学坚定表示:历史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刻进血脉的信仰。

共鸣:青春誓言——做新时代的渡江人

活动尾声,学生代表上台分享了今天活动的感受与收获。赵元铭分享感悟:站在京电号小火轮模型前,我仿佛听到历史的召唤——我们不仅是学习者,更应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陈思源分享感悟今天的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用行动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主持人时雨菲总结道:这堂课让思政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学生们在行走中读懂中国历史,在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





后记:历史辉光耀青春信念薪火永相传

据参与此次活动的家长志愿所述,他们深感荣幸能见证孩子们在记忆与传承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成长与蜕变。这次活动从策划到实施,几乎完全由学生团队主导,而家长志愿者们则在一旁默默协助,这样的安排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能力,也让家长们看到了我即是课堂素材,我即是榜样这一主旨的生动体现。

看着孩子们在渡江胜利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仔细端详文物上的历史刻痕,现场的家长志愿者们都能感受到孩子们对那段历史的敬畏与好奇。当纪录片中传来亲历者的真实讲述时,孩子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思考与感悟的光芒,那一刻,思政课已经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这正是我们新时代家长所期望的思政教育模样,它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活生生的历史、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对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方面的创新尝试,家长们由衷地表示赞赏和支持。未来,也更期待学校能继续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思政教育形式,让红色资源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鲜活教材,引领他们在青春与家国的同频共振中茁壮成长。

恰似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前定格的集体合照,那一刻,历史的光辉与青春的活力交相辉映,而信念的火炬,则在代代相传中永远燃烧,照亮前行的道路!

后续报道:捐赠将军书法,深化红色教育

实践活动结束后,高一3班孩子一致决定将这幅将军书法作品装裱后请学生处代为转交学校,希望它能在校园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这幅作品,将军那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精神将得以传承延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同时,这次活动的意义也将随之深化,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从中体会到革命历史的厚重与伟大,感受到红色基因的力量与温暖。

(撰稿:徐艺珊、赵元铭、陈思源、朱子瑜、董历涵;摄影:时雨菲爸爸;后勤协助:刘博冉、郭宇涵、周智睿、徐艺珊等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