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人文润心 以情写志 ——南京二十九中学和深圳高级中学同课异构《项脊轩志》
作者:jwc 浏览:186 发布时间:2024/11/30 16:27:19人文润心 以情写志
——南京二十九中学和深圳高级中学同课异构《项脊轩志》
探寻空间与人生的情感纽带
11月29日教学节当天,我校高二年级薛倩倩老师带领学生们一同走进了归有光笔下那充满情感与回忆的世界,深刻理解了“空间是人一生的缩影”。在语文教学中,她引导学生关注了项脊轩在不同时期的名称,从“南阁子”,再到“室”“轩”,每一个名称背后都蕴含着归有光不同阶段的人生情感和经历。通过这一细节,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空间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存在,更是人生经历和情感记忆的载体。薛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剖析了项脊轩中的情和志,从项脊轩的内外景象,与之相关的家庭往事和个人情怀。情感所及,皆充满了喜与悲的交织。
在谈到归有光的志向时,薛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为学生们呈现了一个心怀家国、志在四方的文人形象。薛老师还巧妙地将《项脊轩志》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相结合,探讨了婆媳相承的事业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一跨文本的解读,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项脊轩志》的理解,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与社会的联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公开课,他们不仅领略了语文的魅力,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热爱家国、珍惜亲情的种子。
记项脊之人事,见真情于细节
来自深圳市高级中学创新高中的何玲老师,精心为本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觅细节,作点评;活动二:联细节,深探究;活动三:审细节,看变化。
在“找细节”阶段,学生们仔细阅读《项脊轩志》,用笔尖轻轻划过那些触动心灵的文字。无论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哀婉,还是“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的宁静,都被学生们一一捕捉。
在“明观点”和“析原因”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就各自找到的细节发表看法,并深入剖析这些细节背后所蕴含的作者情感。有的小组认为,枇杷树的生长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和妻子的离世,是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有的小组则指出,归有光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随着对细节的初步挖掘,课堂进入“联细节,深探究”阶段。思维敏锐的学生关注到了归有光所写的“修”与“不修”,折射出作者心境与遭际的变化。何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到项脊轩的称呼变化和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到了家族衰败、分崩离析之伤,亲人离世、天人永隔之悲,功业未成、辜负厚望之痛。
在课堂的最后,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变化的是项脊轩的景致、家族的状况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而不变的是作者对家族和亲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变与不变的对比和何老师的娓娓道来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归有光深沉的情感与坚定的志向。
南京市教研室徐晓彬老师评价薛倩倩老师别出心裁,从空间角度切入文本。《项脊轩志》是一篇有文化意蕴的散文,两位老师都提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如科举文化、婚姻文化等.薛老师的选择角度十分有新意。而何玲老师则抓住了文章的“文章至情”特点,通过细腻的情感分析和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了文章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暖与感动。何老师的教学设计井井有条,课前准备充分,使得课堂节奏紧凑而富有张力。学生们在何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共鸣。
此外,徐晓彬老师对于建筑文化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题目是《项脊轩志》而不叫“阁”呢?这个“轩”字大可玩味。“阁,所以止门扉也”。“室,实也,从宀只;至,止也”。“止”,即停滞不前的意思。“轩,曲輈藩也。”“轩”,有高的意味。大夫以上服冕乘轩。文章结尾,“今已亭亭如盖矣”中的“亭”有也有高的意思。而归有光却迟迟没能高中。因此,徐晓彬老师认为这个“轩”字不仅具有建筑学的意义,更蕴含了归有光追求功名的心境和仕途坎坷的文化意味。这一解读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角度和解读空间。徐老师评价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犹如双面芙蓉,启发各位老师们,上课不要讲陈词滥调,要将新的知识,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进益。
最后,我校教研室主任邱兼顾老师在评价薛倩倩和何玲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时,特别强调了两位老师对课标要求的深刻理解和实践。他认为,两位老师都紧扣课标要求,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有效教学。同时,他还特别赞赏了薛倩倩老师对“爨”字字形的分析,认为这一细节处理不仅体现了薛老师对语言基础的重视,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体、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通过此次教学节开放日的交流和展示,两校语文组老师进行了友好真诚的学习和交流。教师们深入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有思考、能辨析,真感受和多表达。两校教师都看到以后将依然以语文教学为本,不断打磨自身,增长教学能力和水平,推动学生成为一个在人文浸润中生活的人,一个大写的精神明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