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部

自制“阻尼器”

作者:2023级年级部     浏览:1630     发布时间:2024/11/6 16:01:48

自制“阻尼器”——物理研究性作品大赛活动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高中生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积极动手实践,通过自制物理实验作品来探索科学的奥秘。近日,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研究性作品展示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制“阻尼器”,深化了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在实践中锻展示了自己的创新思维锻炼了他们实践操作能力。本次活动,老师们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在全校进行优秀作品的展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41025_161735

20241018_175540

20241018_17445920241025_161639

20241018_17065420241025_161228

20241025_16123820241025_161443

高二(13)班的李钰雯同学向我们展示了她制作的“电磁阻尼器”,先转动中间带有磁铁的塑料瓶,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两边的金属易拉罐中形成感应电流,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三定律和楞次定律可知,塑料瓶受到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的作用,因此中间的塑料瓶会很快停止转动。塑料瓶和易拉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李钰雯同学结合所学的知识将它们制作成一个精美的作品。

由周墨晗车祥、聂子浩,董芳菲同学组成的团队带来了一款令人瞩目的作品——“惯性阻尼器”一抬上来便获得了大家的惊叹。他们巧妙地利用物体的惯性特性,设计了一种能够在振动发生时有效减缓振幅的装置。该作品通过调节内部质量块的重量与位置,实现了对不同频率振动的有效抑制。周墨晗同学介绍,他们团队在设计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方案的修改与优化,最终成功地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制作出了一款既实用又富有创意的“惯性阻尼器”。当演示该作品时,随着振动平台的启动,惯性阻尼器迅速响应,将振幅显著减小,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高度赞赏。

E2940BB56485B2D2C7AA9A6C48779CA1

高二(10)班的陈广宇同学设计制作了一个“电磁阻尼器”。他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设计了一种能够在振动过程中产生电磁阻力,从而减缓振幅的装置。该作品通过调节电磁线圈的电流与磁场强度,实现了对振动幅度的精确控制。

高二(4)班的刘浩天、黄彦智、方锦程、刘宇轩同学共同设计了一款“惯性阻尼器”,靠底部纸板固定了两组对照实验,在展示过程中,黄彦智同学晃动纸板模拟外界环境,我们看到有惯性阻尼器的装置晃动明显更弱,充分说明起到了很好阻碍作用。实验器材简单,现象明显,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实验作品。

08B506FF980C631F450538C3A78C31C3

这次活动共展示了44个“阻尼器”作品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更体现了他们在实践中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阻尼原理的认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助力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怀揣梦想与激情的高中生们,定能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